从香江到草原
——香港红十字会支持内蒙古预警响应项目侧记
时间:2025-04-01
3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强降雪席卷新宝力格苏木,阵风达7级以上。暴风雪如同倾泻的白色巨幕,将草原笼罩于茫茫雪海之中,能见度骤降至百米以内。积雪深达10厘米,牧草尽数被埋,牧民生产生活陷入困境。
灾情刻不容缓。危急时刻,香港红十字会支持的内蒙古预警响应项目执行委员会迅速启动预警响应,项目志愿者不畏风雪奔赴一线,18万元救助金和总价值30万元的266吨饲料牧草火速驰援灾区,救援车辆出动80余车次、志愿服务人员娱乐老虎机247人次……牧民饲草料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最大限度减轻了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
千里奔赴,从香江到草原
初春时节,香港红十字会项目协调组首次踏上呼伦贝尔草原。驱车前往新巴尔虎左旗途中,积雪未消,冷风呼啸。看着银装素裹的草原,协调组成员忧心忡忡:“这样的大雪天气,牛羊如何御寒?牧民怎么出行?草料够不够?大灾来临时牧民有没有抵御灾害的能力……”
两年时间,3次千里迢迢实地奔赴,入户20余家,走访40余小时,协调组一行每到一处都仔细询问,随时随地与群众交流。
走访的最后一户,协调组来到草原深处的道力金老人家。老伴去世后,85岁高龄的老额吉一直和女儿相依为命,平日由女儿负责打理牛羊,日常生活勉强维持,可当年草原的风雪尤其大,给母女俩的出行和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挑战。经过调研,协调组真切感受到了草原人民在面对风雪灾害时的无力与困境。最终,香港红十字会经多轮关于项目可行性与实操性的深入分析评估,确定将支持内蒙古自治区的预警响应项目落地于新巴尔虎左旗新宝力格苏木。
谋划实施,从“纸上”到“地上”
预警响应项目实施分为软、硬件建设两部分。一方面,针对草原可能出现的冰冻灾害,建设一座饲草库,储备一批应急饲草,助力牧民渡过难关、保存生产能力。
另一方面,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香港红十字会和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结合实际和牧民所需,在新宝力格苏木组建一支100人组成的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通过宣传动员、技能培训和应急实战演练,提升本地牧民防灾意识、提高应对冰冻灾害的能力,确保灾害来临时科学高效处置, 保护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为评估项目是否适合当地情况,香港红十字会与新巴尔虎左旗多次视频通话沟通,不断优化调整《冰冻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等方案举措。同时邀请应急管理大学专家学者实地调研,对项目科学分析,为其他地区减灾防灾储备提供参考。
项目落地,从备战到实战
2024年3月,总投资126万元、周期18个月的项目正式启动。同年11月,建筑面积300平米、容积为1500立方米的现代化饲草库建成投用,870捆新鲜饲草入库。项目组创新采用“线上+线下”模式,为500余名志愿者及农牧民开展系统培训,组织4次实战演练,显著提升应急响应效率。
项目落地了,新宝力格苏木的牧民心里有底了:当暴雪封锁道路、形成数米高雪墙时,应急队伍可随时驰援;饲草库储备充足,可解燃眉之急;经过培训的牧民掌握自救技能,防灾意识深入人心。项目切口虽小,却直抵牧区防灾薄弱环节,撑开了牧民生产生活的保护伞。
在3月12日的那场暴风雪中,预警响应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为试点嘎查提供志愿服务、灾前预警、派发救助金、派发饲料牧草等人道救助,保护了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受益户哈日胡收到6500斤应急饲草和1800元现金救助,难掩激动之情:“牧民遭遇大风雪,最担心的就是缺少饲草和生活物资。现在红十字会送来了饲草和现金,让我们有了渡过难关的底气,真是雪中送炭啊!”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新苏木百余户牧民围坐暖炉旁,仓库中草料充足,心中踏实温暖。这份跨越山海的守望相助,从北纬22°来到北纬49°,从亚热带香江到寒温带草原,“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跨越3700公里,如同蒙古包中的熊熊炉火,驱散严寒,照亮希望。
常青